我将在 7 月中旬从 Tetrate 正式离职,结束这段长达近五年的旅程,也将迎来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些年来,我从 Hadoop 到 Kubernetes、Service Mesh,再到如今炙手可热的 AI,不断走在基础架构演进的前沿。而现在,是时候暂停一下,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了。
从大数据到云原生
2013 年我踏入大数据行业,当时 Hadoop 还如日中天,人人谈 MapReduce、YARN、ZooKeeper、Kafka。2015 年开始,我接触到了 Docker 和 Kubernetes——那种“把应用和资源调度彻底重塑”的技术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我第一次感受到“软件交付”的形态发生了结构性改变,也促使我全身心投入云原生领域。
在 Kubernetes 的浪潮之上,2018 年我接触到了 Service Mesh,那时的 Istio 才刚刚起步,它提出了流量治理与服务间通信的新范式。这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架构思想,也彻底影响了我之后的职业方向。
在 Tetrate 的五年
在 Tetrate 的这几年,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作为一名 Developer Advocate,我有幸参与了 Istio 和 Envoy 的布道与推广,帮助构建和完善了 Tetrate Academy 的课程内容,也在社区中传递了大量关于 Service Mesh 的最佳实践。我还曾主导或参与撰写了多个公开博客、技术白皮书与培训材料,连接起 Tetrate 与全球的开发者、用户和客户。
这期间,我与来自全球的同事合作密切,无论是产品团队、工程团队,还是营销与销售团队,我都不断尝试将“社区声音”带入产品的思考中,也将“企业级实践”转化为技术推广素材。这种双向连接的能力,是我过去几年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与此同时,我也见证了 Tetrate 从初创阶段走向成熟产品化的过程。在支持 Tetrate Service Bridge、TIS(Tetrate Istio Subscription)等产品的过程中,我对服务网格的落地场景、安全架构与客户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再次点燃的兴趣:AI 的浪潮
过去两年,AI 领域迅猛发展,LLM、Agent、RAG、AI Gateway、MCP、A2A 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每一次新突破都让我想起当年初见 Kubernetes 的感觉——兴奋、好奇、充满想象空间。
作为一名从大数据到云原生基础设施一路走来的技术布道者,我在日常工作中鲜有机会深入接触 AI,这也成为我希望在下一阶段重点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之一。我开始尝试利用 LLM 工具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同时研究如何将 AI 技术融入平台工程、开发者体验和开源协作等领域。这种探索的过程让我重新找回了当初投身技术时的那份激情与兴奋。
再次连接社区与世界
坦白讲,过去几年我将更多精力投向了海外市场与英文内容,渐渐与国内的技术圈拉开了一些距离。很多朋友也发现我这两年鲜少出现在 云原生社区,meetup、微信群或线下大会了。
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仍然热爱社区、热爱内容创作、热爱把复杂的技术变成人人能理解的知识。我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将中国工程师的能力与实践连接到全球的开源社区,同时也能帮助更多本地企业走向海外。毕竟,我既有外企远程工作的经验,也擅长与国际客户与开发者交流。
接下来的探索与思考
接下来我打算花一些时间去探索那些让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比如:
- 用 AI 工具改造开发者体验
- 将 Infra 工程能力应用到 AI Infra
- 重新参与社区与技术布道
- 思考自己是否要尝试产品方向的角色
目前我并没有锁定某个具体的职位类型或公司类型。我愿意加入愿景清晰、有技术厚度的小团队,也不排斥继续做全球远程协作。如果你知道有适合我的机会,欢迎私信或微信联系我。
这一切,都还在继续探索之中。如果你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欢迎交流。
致谢
在 Tetrate 的这段旅程中,我要感谢每一位同事、合作伙伴和社区成员。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让我在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感谢你们的信任与陪伴,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中成长。
最后,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无论未来在哪里,我都会继续分享我的技术探索与思考,希望能与你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