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从北京自驾前往乌兰察布,经历了一段全程 995 公里的旅程。周五晚上,我从北京东四环出发,驶过 295 公里,抵达乌兰察布兴和县,暂住一晚。清晨,我们满怀期待地出发,迎接乌兰哈达火山的壮丽景观。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是一个免费开放的景区,景区公路和一些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中。我从北面进入公园,首先到达的是 3 号火山。
当天虽然温度只有 31°C,但紫外线格外强烈。11 点钟,我们开始攀登 3 号火山。烈日当空,紫外线炙热,我穿着防晒服,T 恤已经被汗水浸湿,汗珠如豆粒般大小不断滴落,仿佛在与这片广袤的天地进行一场激烈的对抗。当地的海拔达到了 1600 米,空气清新而稀薄。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这里保存着一片完好的火山群,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地质变迁的壮丽画卷。火山群由多座火山组成,其中最著名的 3 号和 6 号火山,被分别称为“北炼丹炉”和“南炼丹炉”。
我们首先攀登了 3 号火山,从山顶俯瞰,火山口清晰可见,周围的火山岩石展现出奇特的地质构造,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遥远而神秘的历史。随后,我们自驾途径 6 号火山,由于交通堵塞,不得不掉头返回。3 号火山的南面已经被挖得面目全非,只有从北面看才能看出完整的火山形状。
夜晚,我们住在现代化的“蒙古包”里。蒙古包的构造独特,圆形设计不仅抵御风沙,还能保持内部温暖。现代蒙古包则在传统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元素,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
火山岩石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这些岩石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后。它们质地坚硬,颜色多样,从黑色到红色不等。这些岩石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地质学研究的宝贵材料。
生态保护红线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而划定的严格保护区域。乌兰察布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了火山地质公园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得以保存。这片大地上的生态保护红线,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卓资县,位于乌兰察布的偏远角落。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人口逐年减少,许多村庄因此被废弃。这些废弃的村庄见证了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历史变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时代的故事。
上图中上方左二为战国赵长城遗址,公元前 300 年,赵武灵王修建的长城,今复何在?
赵长城,为赵武灵王时所筑,故也称赵武灵王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拍摄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四胜路马房沟附近的树林里,成百上千只鸟时而隐藏在树林里,时而飞到远处的山坡上,蔚为壮观。
我们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地图上采用投飞镖的方式随机造访一个村子,投中了胜利村。几经辗转,我们发现胜利村在手机地图上甚至没有路线指引。最终到达的村子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荒废的房子,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这次乌兰察布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从壮丽的火山地质公园到失落的乡村,每一处景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旅程不仅让我放松了身心,也让我对生态保护和人口流动有了更多的思考。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看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历史的沉浮,内心也随之变得更加丰盈和宁静。
最后更新于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