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提示词工程基础概念

提示词工程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 AI 对话艺术的起点,决定智能创造的边界与深度。

提示词工程是设计和优化输入提示以获得理想 AI 输出的过程。本节介绍提示词工程的基础概念和核心要素,帮助你建立对提示词工程的正确理解。

什么是提示词

提示词是提供给 AI 模型的文本指令,用于引导模型生成特定类型的响应。有效的提示词应该清晰、具体,并包含足够的上下文信息。

提示词的工作原理

大语言模型(LLM)通过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元来生成文本。提示词的质量直接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输出相关性:

  • 输入处理:模型将提示词转换为词元序列
  • 上下文理解:基于训练数据理解 提示词 的意图
  • 预测生成:逐个预测最合适的下一个词元
  • 输出优化:根据配置参数调整生成策略

提示词设计的核心要素

一个完整的提示词通常包含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1. 角色设定(Role)

明确告诉模型它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有助于设定合适的语气、专业程度和回答风格。

示例:

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软件架构师,擅长设计可扩展的企业级系统。

2. 任务指令(Task)

清晰描述需要模型完成的具体任务,包括输入、处理步骤和期望输出。

示例:

分析以下代码片段的安全漏洞,并提供修复建议。

3. 输出约束(Constraints)

指定输出的格式、长度、风格或其他限制条件,使结果更易于处理和使用。

示例:

请用 JSON 格式返回结果,包含漏洞类型、严重程度和修复代码。

常见的提示词模式

根据任务复杂度和示例数量,提示词可以分为几种基本模式:

Zero-shot Prompt

直接给出任务描述,不提供任何示例。适用于简单、常见的任务。

示例:

将以下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Hello, how are you today?"

Few-shot Prompt

在提示词中提供少量示例,帮助模型理解期望的输入输出模式。

示例:

将英文翻译成中文,保持正式语气:

输入:Good morning
输出:早上好

输入: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输出:感谢您的帮助

输入:Hello, how are you today?
输出:[翻译结果]

Chain-of-Thought Prompt

要求模型逐步展示推理过程,提高复杂任务的准确性。

示例:

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逐步展示你的推理过程:

问题:一个农场有 17 只羊,狼吃了 3 只,还剩下几只?
推理:
1. 农场最初有 17 只羊
2. 狼吃了 3 只羊
3. 剩余羊数 = 初始数量 - 被吃掉的数量
4. 17 - 3 = 14

答案:还剩下 14 只羊

迭代优化流程

提示词设计是一个迭代过程,建议遵循以下步骤:

  1. 明确需求:清晰定义任务目标和验收标准
  2. 设计初稿:基于核心要素编写初始提示词
  3. 测试验证:使用不同输入测试提示词效果
  4. 分析问题:识别输出不符合预期的地方
  5. 逐步优化:针对问题调整角色、指令或约束
  6. 记录归档:保存有效的提示词模板供复用

总结

掌握提示词工程的基础,需要理解其核心要素(角色、任务、约束)和基本模式(Zero-shot、Few-shot、CoT)。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迭代优化,可以显著提升 AI 输出的质量和可靠性。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更高级的提示词工程技术。

文章导航

章节内容

这是章节的内容页面。

章节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