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AI 基础设施架构
本文系统梳理了 Kubernetes AI 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核心组件、硬件加速、网络与存储优化及运维实践,助力构建高效稳定的 AI 平台。
引言:Kubernetes 的 AI 时代使命
在 AI 原生(AI-Native)浪潮下,Kubernetes(K8s)再次成为关键的计算底座。过去,它是微服务时代的“容器编排中心”;如今,它正演变为 AI 基础设施的“模型编排核心”。
Kubernetes 通过统一的 API、调度、伸缩、服务发现和安全控制,为异构算力、模型推理、数据管理和智能代理提供了标准化的运行环境。这意味着,在 AI 时代,K8s 不再只是 DevOps 的平台,而是 AI Infra(AI 基础设施)的中枢。
AI 技术栈总体架构
下图展示了 Kubernetes 在 AI 场景中的六大层级,帮助理解各组件的协作关系。
这一架构分为以下层级:
- AI Gateway 层:统一模型服务入口与路由。
- 模型推理层:KServe / vLLM / LLMariner。
- 调度层:Volcano、Kaito、Karpenter。
- 算力层:GPU、NPU、DraNet、HAMi。
- 存储层:JuiceFS、S3、Ceph、EdgeFS。
- 可观测与安全层:Cilium、OpenTelemetry、K8sGPT。
AI 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
AI 应用对底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计算密集、数据密集和网络密集三个方面。Kubernetes 需针对这些特性进行专项优化。
Kubernetes AI 架构设计原则
在设计 Kubernetes AI 基础设施时,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 模块化与可插拔性:所有组件基于 CRD(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Operator、Controller 模式构建。
- 异构资源抽象化:统一管理 GPU、NPU、DPU、RDMA 等算力资源。
- 弹性与经济性:结合 KEDA 与 Karpenter 实现 Pod 与节点级弹性。
- 模型感知网络:通过 Envoy Gateway Inference Extension 实现动态路由。
- 可观测与自治:K8sGPT 与 OpenTelemetry 支持 AIOps 与自愈。
- 数据就近性与缓存优化:JuiceFS、CephFS、Local Cache 结合使用。
计算资源优化
为满足 AI 计算密集型需求,需关注以下优化方向:
-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资源管理:使用 NVIDIA GPU Operator 进行 GPU 调度。
-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集成:支持 Google TPU 等专用 AI 芯片。
- 异构计算:混合 CPU/GPU/TPU 集群统一管理。
网络性能优化
高性能网络对于 AI 任务至关重要,优化措施包括:
- 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网络: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 Infiniband:高性能集群内部网络。
- 网络拓扑感知:将 AI 工作负载调度到网络延迟低的节点。
存储架构优化
AI 任务对存储有高性能和高容量的双重需求,常见优化方式有:
- 高速存储:NVMe SSD 用于模型缓存。
- 分布式存储:Ceph、MinIO 等用于大数据集存储。
- 对象存储集成:S3 兼容存储用于模型版本管理。
核心组件分层解析
下表梳理了 Kubernetes AI 生态的主要组件及其分层功能,便于理解各层协作关系。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 KServe | 模型推理服务平台 | 支持多框架、CRD 化管理、自动伸缩、Scale-to-zero | 通用推理服务 |
| vLLM | 高性能 LLM 推理引擎 | Paged Attention、连续批处理、高吞吐 | 大语言模型 |
| LLMariner | LLM 托管平台 | OpenAI API 兼容,快速上线推理服务 | 企业内 ChatGPT 类服务 |
| Kaito | 模型微调 Operator | 自动化 Train/Tune/Infer 流程 | 模型训练 + 部署一体 |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说明 |
|---|---|---|---|
| Volcano | 批处理与 AI 调度器 | Gang 调度、队列优先级、拓扑感知 | 支持训练与推理任务 |
| Karpenter | 节点自动扩缩 | GPU 节点池弹性、快速供给 | 节点层 FinOps 工具 |
| HAMi | 异构算力虚拟化 | CPU/GPU/NPU/DPU 统一抽象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 DraNet | 高性能网络调度 | 支持 RDMA 与 DRA 动态资源分配 | 提升多节点 All-Reduce 效率 |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说明 |
|---|---|---|---|
| JuiceFS | 分布式文件系统 | 高吞吐 + 缓存层 + CSI Driver | 模型加载与共享存储 |
| Open Data Hub | 数据与 AI 平台 | 支持 Ceph / Kafka / TensorFlow | 端到端 MLOps 流程 |
| EdgeFS / MinIO | 对象存储 | S3 兼容接口、边缘优化 | 私有云与多云场景 |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
| Envoy Gateway + Inference Extension | 模型感知路由、A/B 测试、版本治理 | 基于 Gateway API 扩展 InferenceModel CRD |
| Cilium | eBPF 网络与安全 | 零信任网络、流量观测、租户隔离 |
| Kagent | AI Agents 框架 | 支持 Agent Workflow、状态管理与推理编排 |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
| OpenTelemetry / Prometheus / Grafana | 指标、日志、追踪统一 | 监控推理延迟、GPU 占用、Token 吞吐 |
| K8sGPT | AI 辅助诊断工具 | 使用 LLM 自动分析 K8s 状态与事件 |
| KEDA | 事件驱动伸缩 | 基于消息队列/请求量动态扩容 |
| Kubewarden / Kyverno | 策略与安全治理 | 多租户模型服务安全控制 |
| 项目 | 功能 | 特点 |
|---|---|---|
| Kubeflow + Pipelines + KServe | 全生命周期 MLOps 平台 | 数据→训练→推理全链路 |
| AIBrix | LLM 推理架构研究框架 | 调度 + 缓存 + K8s + Ray 混合架构 |
| LangGraph / LangServe / LangChain | AI 智能体与工作流 | LLM Workflow Controller 的雏形 |
| KubeEdge / Edge AI Stack | 云 - 边协同推理框架 | 适用于 IoT / 边缘智能场景 |
硬件加速支持
Kubernetes 支持多种硬件加速方式,显著提升 AI 任务的计算能力。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Pod 级别指定 GPU 和 TPU 资源。
在实际部署中,推荐通过 nodeSelector 和资源限制来指定 GPU 类型: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gpu-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gpu-container
image: nvidia/cuda:11.0-runtime-ubuntu20.04
resources:
limits:
nvidia.com/gpu: 1
nodeSelector:
accelerator: nvidia-tesla-k80
对于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原生支持 TPU 资源:
apiVersion: v1
kind: 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tpu-container
image: gcr.io/tpu-pytorch/xla
resources:
limits:
cloud-tpus.google.com/v3: 8
网络优化策略
高性能网络是 AI 集群的关键保障。通过结合网络插件与服务网格,可以有效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服务间通信能力。
在网络插件方面,常用优化方案包括:
- Cilium with eBPF:内核级网络加速。
- Multus:支持多网络接口。
- SR-IOV:单根 I/O 虚拟化提升网络性能。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如 Istio 可进一步优化 AI 服务间通信,具备智能路由、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等能力。
存储解决方案
AI 任务对存储有高性能和高容量的双重需求。以下是常见的模型存储与数据集管理方式。
模型存储方式包括:
- PVC(PersistentVolumeClaim):持久卷用于模型文件存储。
- 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共享模型。
- S3:对象存储进行模型版本控制。
数据集管理常用方案有:
- PersistentVolume:大数据集持久化存储。
- 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驱动:云存储集成。
- 缓存层:如 Redis 用于热数据缓存。
监控与可观测性
完善的监控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基础设施瓶颈和异常。推荐采用如下工具与方法:
- Prometheus:指标收集。
- Grafana:可视化仪表板。
- GPU 监控:专门的 GPU 指标收集器。
性能调优建议关注资源利用率分析、瓶颈识别与容量规划。
AI 生态地图与趋势
下表总结了 Kubernetes AI 生态的主要层级、典型开源项目及未来发展趋势,便于把握行业动态。
| 层级 | 典型开源项目 | 发展趋势 |
|---|---|---|
| 模型服务化 | KServe / vLLM / LLMariner | 从容器到 Model Operator 化 |
| 异构调度 | Volcano / HAMi / DraNet | GPU/NPU 混合资源调度 |
| 网络入口 | Envoy Gateway | 模型感知流量控制 |
| 存储优化 | JuiceFS / EdgeFS | 模型“热加载”缓存化 |
| 运维智能 | K8sGPT / KEDA | AIOps 与自动伸缩融合 |
| Workflow Controller | LangGraph / AIBrix | LLM Ops 与 Agent Workflow |
| 安全治理 | Cilium / Kyverno | 网络与模型安全统一治理 |
未来展望:AI 原生的 Kubernetes 复兴
Kubernetes 在 AI 时代的价值,不再只是运行容器的调度中心,而是 AI 模型、智能体与算力资源的统一编排平台。通过上述开源项目的协同,K8s 已具备从训练、微调、推理到 Agent 编排的全生命周期支撑能力。
未来的 Kubernetes 集群将呈现以下趋势:
- 模型优先(Model-Centric)
- 智能驱动(AI-Augmented)
- 自治编排(Autonomous Orchestration)
这标志着云原生迈向 AI 原生的真正拐点。Kubernetes 不仅没有老去,而是正在以新的方式重获新生。
AI 基础设施最佳实践
结合实际运维经验,建议遵循如下架构与管理策略,以提升 AI 平台的稳定性与效率:
- 资源预留:为 AI 工作负载预留 GPU 资源。
- 节点亲和性:将相关 AI 任务调度到同一节点。
- 网络隔离:为 AI 流量创建专用网络。
- 存储分层:使用不同存储类型满足不同性能需求。
总结
Kubernetes AI 基础设施架构需综合考虑计算、网络、存储三大要素。通过合理的硬件选型与 Kubernetes 配置,可构建高性能、弹性、可扩展的 AI 平台,为后续 AI 组件和应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Kubernetes GPU Operator - nvidia.com
- Google Cloud TPU 文档 - cloud.google.com
- Cilium 网络插件 - cilium.io
- Ceph 分布式存储 - ceph.io
- Prometheus 官方文档 - prometheus.io
- Istio 服务网格文档 - istio.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