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设备插件(Device Plugin)深度剖析:异构资源调度的关键技术

设备插件架构革新异构资源调度,DRA 引领 AI Native 硬件管理新纪元。

引言

现代云原生应用,尤其是 AI Native 时代的工作负载,常常需要利用 GPU、FPGA、特殊网络卡等异构硬件资源以提升性能和能效。Kubernetes 作为事实上的云原生基础设施标准,其内置的资源管理模型以 CPU 和内存等通用资源为核心,无法直接识别这些特殊硬件。为此,社区引入了 设备插件(Device Plugin) 框架,通过 gRPC 协议为 Kubernetes 扩展新的资源类型,将原本只能在节点上操作的硬件抽象为可调度资源。

本文将深入介绍设备插件的概念、工作流程及其在异构资源调度中的作用,重点分析 GPU 调度实践,并探讨动态资源分配(DRA)在最新版本中的变革。

设备插件的背景与概念

在 AI Native 时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分析等工作负载普遍需要 GPU 等加速设备,这些设备通常价值昂贵且数量有限。云平台需要统一管理这些资源,实现公平分配和高利用率。传统 Kubernetes 只支持 CPU 与内存调度,无法表达 GPU 这样的特殊设备;设备插件机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而设计。

设备插件定义与扩展资源

设备插件是运行在每个节点上的守护进程(通常通过 DaemonSet 部署),它与 kubelet 通过 gRPC 协议通信,向 kubelet 注册并汇报节点上可用的设备列表。kubelet 会将这些设备以 扩展资源(Extended Resource) 的形式暴露给 Kubernetes,资源名称遵循 vendor-domain/resourcetype 的命名规范,例如 nvidia.com/gpu 表示 NVIDIA 提供的 GPU 资源。

设备插件注册成功后,调度器便可以识别并分配这些扩展资源。与普通资源不同,扩展资源只允许在 Pod 的 limits 字段中指定,且 requestslimits 的值必须相同。这保证了 GPU 等设备不可超卖,提升了资源管理的确定性。

设备插件架构与工作流程

设备插件的核心是一个实现了 Kubernetes 设备插件 API 的 gRPC 服务器。该 API 定义了多种服务端点,用于注册、列举和分配设备等。下面梳理其工作流程,并介绍各阶段的关键要点。

注册与生命周期

设备插件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注册(Register):插件启动后通过 kubelet 暴露的 Registration 服务注册自己,提供 Unix Socket 名称、API 版本及资源名称等信息。
  • 健康监测(ListAndWatch):注册成功后,插件向 kubelet 提供 ListAndWatch 流式接口,实时汇报可用设备及其健康状态。
  • 资源分配(Allocate):当调度器决定调度某个 Pod 并向 kubelet 发送创建请求时,kubelet 会调用设备插件的 Allocate 接口,请求分配指定数量的设备。插件在此步骤中可以执行诸如设备驱动初始化、cgroup 挂载、生成环境变量等操作,并返回容器运行时所需的挂载路径、环境变量等信息。
  • 可选优化:插件还可以实现 GetPreferredAllocation(提供最佳分配建议)和 PreStartContainer(容器启动前准备)等方法,以优化设备选择和初始化。

gRPC 服务摘要

下表简要列出了设备插件 API 中常见的 gRPC 方法及其作用,便于开发者快速查阅。

gRPC 方法作用关键词
GetDevicePluginOptions查询插件支持的选项
ListAndWatch设备列表与健康状态流
Allocate分配设备、返回挂载信息
GetPreferredAllocation建议优先分配顺序
PreStartContainer容器启动前准备
表 1: Kubernetes 设备插件 gRPC 方法摘要

实现注意事项

在实际开发和部署设备插件时,需关注以下细节:

  • 统一路径与权限:官方建议插件以 DaemonSet 部署,容器需挂载 /var/lib/kubelet/device-plugins 目录,并以 Privileged 模式运行。
  • 版本兼容性:设备插件 API 可能随 Kubernetes 版本变化。开发者需兼容多个版本,并在 kubelet 更新后适时重新注册。
  • 监控与重连:插件应监控与 kubelet 的连接,出现异常或 kubelet 重启时应自动重新注册。

设备插件架构的局限性

虽然设备插件极大扩展了 Kubernetes 对异构硬件的支持,但其架构存在如下局限:

  • 资源模型简单:设备插件仅支持整数型资源,无法表达 GPU 型号、显存大小等差异,导致调度器只能“盲目”分配,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 设备不可共享:每个设备只能分配给一个容器,无法按需切分或共享,导致高端 GPU 利用率低下。
  • 缺乏参数化能力:无法通过标准方式为设备配置如 MIG Profile、功耗等参数,厂商扩展性差,移植性弱。
  • 调度器无感知:调度器无法感知设备拓扑和全局资源,分配决策不够智能,影响分布式任务性能。

GPU 调度实践

GPU 是最常见的异构资源之一。Kubernetes 官方提供了完善的 GPU 调度机制,以下介绍如何在集群中高效使用 NVIDIA GPU。

环境准备

在使用 GPU 资源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 在 GPU 节点上安装对应的驱动及 nvidia-container-toolkit,确保运行时能够识别 GPU。
  • 部署 NVIDIA 提供的设备插件(通常以 DaemonSet 发布)。
  • 节点成功注册后,Kubernetes 会暴露 nvidia.com/gpu 资源。

请求 GPU 资源

在 Pod 描述中使用 limits 字段请求 GPU。如下 YAML 片段演示了如何申请 1 个 GPU: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gpu-job
spec:
  containers:
  - name: worker
    image: your-ai-image:latest
    resources:
      limits:
        nvidia.com/gpu: 1  # 只能在 limits 指定且 requests 必须相等
    command: ["python", "train.py"]

注意:GPU 资源只能在 limits 字段指定,且 requests 必须与 limits 相等,防止资源超卖。

异构 GPU 调度

在大型集群中,可能存在不同型号或厂商的 GPU。为确保工作负载调度到合适的节点,可采用如下策略:

  • 节点标签与亲和性:为节点打上表示 GPU 类型的标签(如 accelerator=example-gpu-x100),并在 Pod 的调度策略中使用 nodeSelectornodeAffinity 选择匹配的节点。
  • Node Feature Discovery(NFD):NFD 项目可自动检测节点硬件特性并添加相应标签,帮助调度器识别不同 GPU 类型。
  • 多类型 GPU 支持:若工作负载既能运行在高端 GPU 也能运行在中端 GPU 上,可在 DRA 中使用优先列表等特性(下文介绍)表达多种可接受设备组合,提升集群资源利用率。

动态资源分配(DRA)与设备插件

设备插件在多年实践中解决了 Kubernetes 调度异构资源的问题,但仍存在如每个 Pod 固定指定设备数量、无法共享单个设备等局限。自 Kubernetes v1.34 起,社区推出的 动态资源分配(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DRA) 正式进入 GA 阶段,为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弹性和表达能力。

下表对比了传统设备插件与 DRA 的主要改进:

问题传统 Device PluginDRA 改进
资源模型整数计数型(只知道数量)结构化模型(支持属性、拓扑、能力)
资源分配整个 GPU 绑定单容器可部分分配(支持共享/MIG)
资源调度Scheduler 不感知设备细节Scheduler 基于 CEL 过滤感知设备属性
可扩展性驱动厂商自行实现,安全风险高标准化 API + gRPC 接口(分层架构)
表 2: 传统设备插件与 DRA 的主要改进

DRA 的核心改进

Kubernetes v1.34 推出了大量 DRA 增强特性并将核心 API 升级到稳定的 v1 版本。DRA 为管理 GPU、FPGA 等专用硬件提供了灵活框架,使每个工作负载通过 DeviceClassResourceClaim 等对象描述所需设备属性,而具体设备的分配交由调度器完成。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调度可靠性,还能提升昂贵硬件的利用率。

与设备插件相比,DRA 的主要优势包括:

  • 属性驱动的请求:开发者不再直接请求具体数量的设备,而是通过 ResourceClaim 对象定义对设备的要求(如显存大小、型号等),让调度器在满足条件的设备中选择合适资源。
  • 设备共享与可组合容量:v1.34 引入了 Consumable Capacity 等 alpha 特性,使多个 Pod 能共享同一个物理设备的容量(如按 GPU 显存分片),通过管理员定义的分享策略管理资源分配。
  • 扩展资源映射:DRA 支持将 DRA 管理的资源暴露为扩展资源,使现有使用设备插件的工作负载无需修改即可逐步迁移到 DRA。
  • 优先列表与绑定条件:用户可列出多个可接受的设备组合,调度器会按顺序选择最佳方案;绑定条件功能允许在外部资源完全准备好之前延迟 Pod 绑定,提高调度可靠性。

DRA 架构与工作流

DRA(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架构对专用硬件资源管理进行了彻底重构。其核心思想借鉴了存储领域 PV/PVC 的模式,采用声明式 API 对象实现资源的动态、灵活分配。

  • DeviceClass:类似 StorageClass,定义设备类别及筛选条件(如 GPU 型号、显存等),由平台管理员预先配置。
  • ResourceClaim:类似 PVC,用户通过 CEL 表达式声明所需设备属性(如“至少 16GB 显存”),可手动创建或通过模板自动生成。
  • ResourceSlice:由 DRA 驱动在每个节点上发布,动态汇报可用设备及详细属性(如内存、架构、厂商能力等),调度器据此全局匹配资源。

当一个 Pod 提交 GPU/TPU 等资源请求时,DRA 的处理流程如下:

  1. 用户工作负载创建阶段(User Workload) 用户在 Pod 中声明 ResourceClaims(如:gpu.example.com),这相当于请求一个特定类型的硬件资源。
  2. 控制平面调度阶段(Kubernetes Control Plane with DRA)
    • Scheduler 调用 DynamicResources 插件读取 ResourceClaims
    • 通过 CEL 表达式匹配 DeviceClass(定义了设备类型)与 ResourceSlices(节点上可用资源)。
    • 选择最符合条件的节点与设备。
  3. 驱动控制阶段(DRA Driver Control Plane)
    • DRA 控制器监控 ResourceClaims 变化。
    • 创建或更新 ResourceSlices
    • 管理资源生命周期并上报设备属性。
  4. 节点执行阶段(DRA Driver Plugin Node)
    • kubelet 的 DRA Manager 调用 Node 端的 DRA Driver(通过 gRPC)。
    • 执行 NodePrepareResources(),为容器分配设备、生成 CDI(Container Device Interface)规范。
    • Pod 运行完后调用 NodeUnprepareResources() 清理设备。
  5. 容器运行时阶段(CRI-O / Docker)
    • 根据 CDI 规范挂载设备节点并设置权限。
    • 启动容器并提供相应的硬件访问能力。

下图展示了 DRA 工作流程图。

图 1: DRA 工作流程
图 1: DRA 工作流程

这种分层架构将控制面与节点操作解耦,提升了可扩展性和安全性。DRA 还支持设备分区、健康监控、优先级列表等高级特性,极大增强了异构资源的表达能力和利用率。

DRA 的 DeviceClass/ResourceClaim/ResourceSlice 与 Storage 的 StorageClass/PVC/PV 类比,有助于理解其声明式和解耦设计。

DRA 迁移建议与未来展望

DRA 作为新一代异构资源管理方案,正逐步成为云原生 GPU、FPGA 等场景的标准。迁移建议如下:

  • 评估与试点:建议平台团队在测试环境启用 DRA,熟悉 ResourceClaim、DeviceClass 等新对象及 CEL 语法。
  • 渐进迁移:利用 DRA 的扩展资源桥接功能,现有设备插件用户可平滑迁移,无需一次性重构全部工作负载。
  • 厂商支持:关注关键硬件厂商的 DRA 驱动适配进度,确保生产环境兼容性。
  • 能力提升:开发团队需掌握 DRA 的参数化、分区、健康监控等新特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调度弹性。

DRA 仍在快速演进,未来将支持更多高级能力(如网络附加资源、设备拓扑感知等),有望彻底解决传统设备插件的架构瓶颈,推动 AI Native、HPC 等场景的资源管理进入新阶段。

最佳实践与展望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建议遵循以下最佳实践:

  • 善用节点标签与 NFD:通过明确的标签和 Node Feature Discovery 自动标记硬件类型,确保工作负载匹配合适的设备。
  • 合理设置资源请求:GPU 等扩展资源只能在 limits 中指定且不可超卖,应与 requests 保持一致。建议同时为 CPU、内存设置合理的请求和限制,避免资源争用。
  • 关注 DRA 的演进:随着 DRA 在 v1.34 成为 GA,并不断引入新的共享模型和属性过滤能力,开发者应考虑在新项目中使用 DRA 管理异构资源。对于老项目,可结合扩展资源映射和平稳迁移策略逐步过渡。
  • AI Native 应用趋势:随着生成式 AI 和 LLM 等工作负载普及,GPU 等特殊硬件成为基础设施核心。合理使用设备插件和 DRA 能提升硬件利用率并降低成本,为云原生应用打造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

总结

Kubernetes 设备插件作为连接 Kubernetes 与异构硬件的关键桥梁,通过标准化 gRPC 接口实现了 GPU、FPGA、NIC 等资源的识别与分配,为 AI Native 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动态资源分配(DRA)的引入,异构资源管理迈向更高抽象层次:

  • 声明式调度:DRA 将资源请求抽象为“声明式请求 + 动态绑定”,类似 PVC/PV 模型,提升调度灵活性。
  • 细粒度共享:支持 GPU/TPU/FPGA 等设备的共享与精确分配,由 Kubernetes 原生调度器统一管控。
  • 原生进化:DRA 标志 Kubernetes 向“异构硬件原生管理”迈出关键步伐,预示更可预测的资源供应。

开发者应深入理解设备插件机制,积极拥抱 DRA 等新特性,以在云原生未来持续保障应用资源稳定性。

参考资料

文章导航

章节内容

这是章节的内容页面。

章节概览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