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Migrating to Cloud Nativ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 的中文版,本书英文版发布于 2015 年 2 月,中文版由 Jimmy Song 翻译,发布于 2017 年 7 月。
译者序
云时代的云原生应用大势已来,将传统的单体架构应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你准备好了吗?
俗话说“意识决定行动”,在迁移到云原生应用之前,我们大家需要先对 Cloud Native(云原生)的概念、组织形式并对实现它的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的云原生架构实践。
英文版作于 2015 年,其中的示例主要针对 Java 应用,实际上也适用于任何应用类型,云原生应用架构适用于异构语言的程序开发,不仅仅是针对 Java 语言的程序开发。截止到本人翻译本书时,云原生应用生态系统已经初具规模,CNCF 成员不断发展壮大,基于 Cloud Native 的创业公司不断涌现,Kubernetes 引领容器编排潮流,和 Service Mesh 技术(如 Linkerd 和 Istio)的出现,Go 语言的兴起等为我们将应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的提供了更多的方案选择。
简介
当前很多企业正在采用云原生应用架构,这可以帮助其 IT 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中真正敏捷的力量。O’Reilly 的报告中定义了云原生应用架构的特性,如微服务和十二因素应用程序。
本书中作者 Matt Stine 还探究了将传统的单体应用和面向服务架构(SOA)应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所需的文化、组织和技术变革。本书中还有一个迁移手册,其中包含将单体应用程序分解为微服务,实施容错模式和执行云原生服务的自动测试的方法。
本书中讨论的应用架构包括:
- 十二因素应用程序:云原生应用架构模式的集合
- 微服务:独立部署的服务,每个服务只做一件事情
- 自助服务的敏捷基础设施:快速,可重复和一致地提供应用环境和后台服务的平台
- 基于 API 的协作:发布和版本化的 API,允许在云原生应用架构中的服务之间进行交互
- 抗压性:根据压力变强的系统
本章大纲
关于作者
Matt Stine,Pivotal 的技术产品经理,拥有 15 年企业 IT 和众多业务领域的经验。Matt 强调精益/敏捷方法、DevOps、架构模式和编程范例,他正在探究使用技术组合帮助企业 IT 部门能够像初创公司一样工作。
最后更新于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