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数据库选型实践
向量数据库是 RAG 系统的“语义底座”,选型决定检索质量与系统可扩展性。工程师必须理解架构与能力,才能做出最优决策。
向量数据库在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检索增强生成)系统中承担了向量化后的文本、图像、代码等数据的高效存储与近邻检索。实际工程中,向量库的选型直接影响系统性能、成本和后续扩展能力。
本章节将从架构、核心能力、主流产品对比到选型路径,提供一套可落地的全栈指南。
向量数据库在 RAG 系统中的位置
下方流程图展示了向量数据库在 RAG Pipeline 中的核心环节:
如图所示,向量数据库位于 Embedding 输出 与 Context 构建之间,是信息检索质量的核心影响因子。
主流向量数据库选型矩阵
下表对比了主流向量数据库的工程特性,可直接用于团队选型评审:
| 方案 | 最佳使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 | 典型规模 |
|---|---|---|---|---|
| Chroma | 本地开发、轻量应用、桌面级 RAG | 零依赖、好用、迭代快 | 不适合超大规模/分布式 | ≤ 100 万向量 |
| Milvus | 企业级集群、十亿向量、多租户 | 高吞吐、GPU 索引、多副本 HA | 运维成本高 | 1 亿~10 亿向量 |
| Weaviate | 结构化 + 向量混合搜索、知识库 | GraphQL、Filter 强、插件丰富 | 部署复杂度略高 | 1 百万~5 亿 |
| PGVector | 已经大量使用 PostgreSQL 的团队 | 无需引入新系统、关系型融合 | 索引能力弱于专业库 | ≤ 数百万向量 |
| Qdrant | 高性能、快速落地、云原生 | Rust 实现、高并发、实时更新 | 生态略逊于 Milvus | 百万~数亿 |
| Pinecone(商用) | 不希望自运维、想快速上线 | 托管服务、全托管索引 | 成本较高、闭源 | 视套餐而定 |
一句话总结:
轻量用 Chroma,本地用 PGVector,大规模用 Milvus,语义 + 结构搜索用 Weaviate,全托管选 Pinecone,高性能选 Qdrant。
主流向量库的架构与能力
下方分别介绍 Milvus、Weaviate、PGVector 的典型架构,帮助理解其工程能力边界。
Milvus(分布式架构)
下图展示了 Milvus 的分布式架构,适用于企业级大规模场景:
Milvus 的分布式架构让它成为大型企业最稳健的选择,支持高并发、分片和多副本。
Weaviate(模块化插件架构)
下图展示了 Weaviate 的模块化插件架构,适合多模态与混合搜索场景:
Weaviate 擅长多模态检索与结构化数据混合搜索,插件生态丰富。
PGVector(关系型融合)
下图展示了 PGVector 的架构,适合已有 PostgreSQL 的团队低成本集成:
PGVector 无需引入额外组件,是最“成本友好”的解决方案,适合小规模或已有 PostgreSQL 资产的场景。
场景化选型建议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荐如下选型路径:
个人/桌面级 RAG 应用
- 推荐:Chroma 或 Qdrant Local
- 理由:部署简单、速度快、不需要分布式能力。
社区产品、SaaS 原型、知识库类产品
- 推荐:Weaviate / Qdrant
- 理由:混合搜索、实时更新能力强。
企业级、海量语料库、需要高并发
- 推荐:Milvus
- 理由:GPU 加速、多副本、分片、十亿规模索引能力。
已有大量 PostgreSQL,想低成本整合
- 推荐:PGVector
- 理由:SQL 原生、易维护、迁移成本最低。
工程实践要点
下表总结了向量数据库工程实践中的关键建议:
| 工程点 | 建议 |
|---|---|
| 索引选型 | Milvus 用 IVF+PQ;Qdrant/Weaviate 用 HNSW;PGVector 优先 HNSW |
| Embedding 维度 | 低维度更快;高维度更准,但更吃内存 |
| Metadata Filter | 所有向量库都支持,但 Weaviate / Qdrant 最强 |
| 多模态检索 | Weaviate(最完善) |
| 可观测性 | Milvus、Qdrant 表现最佳 |
| 向量更新频率 | Qdrant 更新性能优于 Milvus |
总结
向量数据库不是“越强越好”,而是应根据预算、团队能力、数据规模、更新频率、部署环境来选择。在 AI Native 系统中,它本质上是:
- 语义检索引擎
- 上下文质量的决定因素
- RAG 能否扩展到企业级的关键瓶颈点
合理的选型与调优能使 RAG 系统在准确率、召回率、延迟与成本之间做到最佳平衡。